書寫澳門日常生活的靜水流深——評林中英散文集《頭上彩虹》
翻看展讀林中英的《頭上彩虹》新集,〈情人節裡的表白〉、〈臉面工程〉、〈一個女子的故事〉、〈我爸我媽〉等,無不是實在的、生活化的內容,甚至可說是極其女性化的生活經驗,然而,這些看似平常、日常、重複的生活,林中英的每一次書寫卻都不重複,由平常而不平常,經日常而超越日常,如朵朵鮮荷芬芳,她建基於女性日常生活經驗的每一篇散文,就像她寫到的每一個人,“各人頭上一片天,各人都會有自己的彩虹”,林中英用散文寫出了澳門日常生活的靜水流深。
$b作者$b$a荒林$f無
讀《澳門昔日圖書館》
作者介紹了傳教活動與教會圖書館,澳門圖書館如何得到近代有識之士振臂扶掖、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以及澳門圖書館與名人、與教育事業、與國際組織的關係。
$b作者$b$a郭濟修$f無
情牽魂繞 夢裡是故鄉———讀《寸心千里》有感
讀這本書,就像在聽一個人講故鄉,幫我們回憶故鄉。“故鄉”這本書,在我們記憶中拾起,就放不下了。
$b作者$b$a陳夢$f無
蓮花寶地的疫症故事
在這本書中可讀到,物資和科技都更為貧乏的年月裡,澳門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瘟疫,重新找到平安和喜樂。
$b作者$b$a安好$f無
中外文化交匯共存的典型案例——讀《澳門古籍藏書》
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可以窺見這個奇跡般的城市的“書房一角”。
$b作者$b$a董上德$f無
關於吃,你怎可能講得過澳門人?
唯一忠告是睡前勿翻此書,不然定會有吃宵夜的衝動了。
$b作者$b$a袁紹珊$f無
《愛情利率》的個性化報告
我們看到的也許不是共鳴,而是體認到現實;我們看到的也許不是感動,而是以一種全新的意象體系,來呈現詩人眼中的世界。
$b作者$b$a陸奧雷$f無
評《澳門編年史》
該書是迄今為止澳門歷史研究中規模最大、涉及澳門歷史研究最深最廣、表現新資料最多,亦是最具分量的澳門歷史研究著作。
$b作者$b$a郝雨凡$f無
感受歷史的痕跡
作者在書中除了說明每件文物建築的修復及再利用的過程,還帶出他的情感表達,達致理性與感性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路歷程,也感悟到文物建築的保護實在不易,需要社會大眾共同合作參與。
$b作者$b$a一嚿雲$f無
評介林廣志《澳門之魂: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
本書的出現,可謂填補了澳門近代經濟史、社會史及華人研究的空白,甚至對於明清時期澳門經濟史的研究亦有貢獻。
$b作者$b$a梁翠兒$f無
澳門回歸與語言發展
這些研究成果對於人們了解澳門特區成立以來的語言狀況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可以了解過去20年語言學人們在澳門特區建設中所作出的獨特的貢獻。
詩家大愛如泉湧——讀李觀鼎《滴水集》兼及澳門詩人作品印象淺議
有一股涓涓清流從他的詩中流向我的內心,被浸潤,被滋養,如新春的細雨,於無聲中打開一幅幅心靈的畫卷,引人入勝,讓人駐足,如沐春風。
$b作者$b$a葉延濱$f無
▸▸“澳門虛擬圖書館”品讀視角文章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