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與語言發展

郭濟修

圖1 《蓮香海闊 語重情深——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封面。

對於語言,可能有人會認為,語言不過是日常話、寫文章,很平常。其實語言是很重要的,人們也許需要辦理商業契約或法律文件,用錯一個字都不行。更重要的是,語言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主權、治權。

澳門回歸前由葡萄牙管治,官方文件和法律文件都是用葡文,中文長時間沒有法律地位。中葡兩國政府於1987年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在澳門進入政權交接的過渡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被稱為“三大問題”或“三化問題”,即公務員當地語系化、法律當地語系化和中文的官方地位,是最重要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三大問題”中,以語言問題最關鍵,關係到公務員和法律這兩個當地語系化的落實,因此,妥善地解決中文官方地位的問題,就成為實現澳門平穩過渡、政權順利交接及將來特區政府正常運作的一個關鍵。

圖2 中葡聯絡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會議上雙方研究了公務員本地化、中文的官方地位以及法律中譯問題的進展情況。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p0020290)

在這種形勢下,在語言學家程祥徽教授的領頭下,一班語言學者和愛好者於1994年成立了澳門語言學會。澳門語言學會從學術的角度,論證中文應當具有官方語言地位的主張,解決澳門社會急切需要解決的語言問題,進行拓荒性的澳門語言資源的發掘工作等等。

澳門回歸後,實施澳門基本法,社會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方面都使用中文。在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之際,澳門語言學會舉辦了學術研討會,回顧澳門回歸20年來的社會語言發展情況與展望未來。研討會邀請了兩岸四地知名的語言專家學者與會,發表論文,就澳門的社會語言狀況,以及香港、台灣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語言生活問題等等進行研討。語言學者們的論文匯編成集,不久前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這本名為《蓮香海闊語重情深》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由澳門語言學會會長黃翊主編。論文集內容豐富,洋洋灑灑六百多頁。這些研究成果對於人們了解澳門特區成立以來的語言狀況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可以了解過去20年語言學人們在澳門特區建設中所作出的獨特的貢獻。

圖3 歡呼。麥慶堅攝,澳門攝影學會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p0014450)

學者們的論文對澳門回歸以來的社會語言發展狀況做了回顧。這些論文涉及澳門語言文字規範、法律翻譯、語言教學、叢書編撰、公文寫作、行政立法等,涵括澳門社會語言的方方面面。對於未來澳門語言的發展,有學者指出,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台,需要大量的中葡雙語人才,提出推廣中葡雙語制度的再思考;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學者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基本語言建設的建議。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系主任司富珍用“全新思考”、“多元視角”和“全景式研討”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這次研討會,認為研討會對於澳門社會語言狀況的研討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拓展。

轉載自《澳門日報》,2021年4月4日(閱讀時間)。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